第873章 遇上太子

第八百七十三章遇上太子

“任营头!你腰上的刀还是我家打得呢。”见到了京城的故人,杨如松的心情是十分愉快。所以他对任破军所说的话还是用的蒙语,就是要显出一些亲近。

“哦!你是杨师傅家的老大!”任破军一下子想起来了,“你怎么会在这里?还带兵了。不是听说你全家搬出京城了吗?”

任破军是满肚子疑问。当然,他也只知道杨狗蛋全家出了京城,并不了解当时是被吴世恭强行带至到了归德。不过现在的任破军,也对杨如松的身份倒是没有了任何怀疑。

“我家大人是汝宁的吴将军。他命令我先来援京城,勤王的大军将会随后而到。”杨如松恢复了汉语,笑着对任破军说道。

“那这位将军,请您救救父皇吧!”

“对!您到皇城去救救皇上和皇后吧!”

……

一听是勤王的军队到来,太子朱慈烺和他身边的太监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这位是?”看着任破军身后的那位少年和随从在插话,杨如松就有些疑惑了。

“这是太子殿下和两位皇子!我正护着几位殿下去外城呢。现在杨将军来了那正好,就要麻烦您派兵送他们过去了。”任破军很客气地说道。

一听到这几位少年的身份,杨如松的脸立刻阴沉了下来。虽然杨如松还年轻,但他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汝宁军高级将领了,再是政治小白,现在也有了政治敏感性。所以一得知那些少年是太子和皇子的身份,杨如松心中就油然升起了两个字——麻烦!

我们已经知道,这次汝宁军救援京城的目的就是:救出薛呈麟以及吴世恭的家人。对于是否能保住京城和救出崇祯皇帝,汝宁军对此是不做要求。

讲得再彻底一些。其实汝宁军最希望的是,明朝被推翻和崇祯皇帝全家被杀。这样一来,汝宁军下一步的行动就没有了挟制。

到了那时候,吴世恭可以随便捧一个藩王,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更大的可能性,就是吴世恭索性披上龙袍,来个真正的改朝换代。

但话说回来,吴世恭也不愿意崇祯皇帝全家死在自己的手上,有些天下物议还是需要考虑的。如果能减少一些改朝换代时候的残暴手段,那也可以让汝宁军统一天下的过程更顺利一些。

所以现在的杨如松看到了太子朱慈烺等三位皇子。就感觉到看到了三个热滚滚的烫山芋,是管也不好,不管也不好。

恰好在此时,后方一骑信使的到来,打破了此时的尴尬:“大人。门都封得差不多了,刘总兵要所有人都撤到外城去。”

“知道了!那就一起走吧!”杨如松对任破军一说完。就驱马离开了太子他们。接着他就安排部队依次撤退去了。

而任破军也感觉到了杨如松态度的改变。可他也只能故作不知,转身向太子朱慈烺行礼道:“太子殿下!咱们快些动身吧!”

虽然年龄还小,但太子朱慈烺他们也感觉到有些不对了。不过现在的他们也都是刀俎下的鱼肉,所以他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躲藏到外城那里再说。至于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下落,也只能祝愿他们吉人自有天相了。

当冲入内城的汝宁军都撤至外城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守在三座城门口的人立刻拉上了大门,并且落上了门闸。那些门闸都是连夜让工匠赶制的,虽然制作得很粗糙,但总能推延大顺军开城门的时间。接着工匠们依然在城门上“劈劈啪啪”地忙碌着。要为城门上多上几道门闸。而大批的民夫也开始在城门后堆垒砂石,要把这三座城门严严实实地堵塞起来。

虽然已经是一夜未睡,可杨如松还不能休息。很显然大顺军将会很快地控制住内城和皇城,攻打外城也将是迫在眉睫,杨如松要尽快的安排好守城事宜。

“其他三道城墙就有劳李总兵和刘公公了。杨将军、刘总兵和任副将,你们就与我的汝宁军一起,守住正阳门这道城墙。”杨如松吩咐道。

“是!”

“都把部队分成几队,轮流休息。城内的壮男也都要征调出来,编成队,协助守城。还有,把街道上的人全部安排进屋子里去,闲杂人等不得上街,防止有奸细混进来。这事就麻烦薛侯和张公爷了,周老指挥,您就协助两位大人做此事吧。”

“好!”

“把世子、太子和女眷们都集中到城中,沿着里面的街道再修筑一圈墙。万一城墙被攻破,咱们就撤到内墙防守。还有,要把粮草、火药和药材也集中到城中。”

“是!”

“把征调壮男的家人也都集中在一起。如有人投敌、退却,其家人全部诛杀。如有伤亡,在下在此承诺,必供养其家人一生。”

“正该如此!”

……

杨如松是有条不紊地发布着一条条命令。听到这些命令都是井井有条,旁听的那些勋贵和文武官员的心,也逐渐地安定了下来。

此时逃到外城的京城军民已经有了三十六万多人,已经占了京城总人口的三成以上。而作战的军队,有杨如松率领的七千多汝宁军、杨承祖率领的三千投诚农民军、刘古迁率领的三千多汝州军。而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汝宁军绝对控制的,也是此时守城的核心。

此外,外城中还有刘元斌率领的京营楚军三千余、任破军率领的勇士营兵卒一千多、李禄率领的勋贵护卫八千多人、外城原有的京营守军五千多、还有以周正坤为首的四城兵马司兵卒二千多人、逃至南城的京营溃兵近三千。

这些兵卒,战斗力是参差不齐,而且都是倾向于汝宁军或者保持中立的,人心并不怎么齐。只是在城外大顺军攻城压力之下,这些部队才暂时聚合在了一起,并服从杨如松的命令。

而且外城内的青壮也起码可以征调得出四、五万人。不过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青壮也根本来不及整合编组,所以作战的重担也只能落在杨如松这些核心部队的肩上了。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