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可以养私兵了
把耶律不才送给萧小小,正是宗舒想干的事。

这点小心思,也被徽宗看出来了。

徽宗这么昏庸,但脑子还不算昏。

刚才在集英殿前说耶律不才已经死于矿难,那就不能改口了。

“陛下,小婿从来都是遵规守纪的良人、老实本分的好人,没有说谎的习惯。”宗舒硬着头皮说道。

这厮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呐,遵规守纪、老实本分,这样的词,与他丝毫不沾边。

“陛下,我奉旨勾女,少不得要给人家买个包包、胭脂水粉什么的,少不了进出边境,这可都是公事,能不能给报销点经费?”

宗舒腆着脸说道。

这厮真不愧是商人家庭出身,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铜臭味,居然向他要起了经费!

更何况,这厮是去勾女。勾上了,好处全是他的。

当然,大宋也能有好处。

宗舒和完颜萍的对话让太后注意到了,马上将徽宗叫到寿喜宫。

宗舒对完颜萍说,金太祖生病了,而且很厉害,神仙大罗都救不了。

徽宗有点不敢相信,感到宗舒就是胡说的,把完颜萍压在身下三次,就能判断出她父亲的病?

完颜萍只是迟疑,没有矢口否认,就证明宗舒没有胡说。

太后相信宗舒的判断,毕竟宗舒能医好她的破伤风,已经证明了他在医学方面的本事。

珠珠曾经告诉过太后,宗舒在东宫里说过,一个月之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就会病死。

当时,太后也没在意。

而今天,宗舒的预测又应验了。

金国攻辽,应该是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太后最后判断,宗舒所说,十之八九要灵验。

徽宗想了想,宗舒这厮还真是说啥啥灵,他说通真宫要陷入地府,三天之后就沉了。

他说北宋伐辽要失败,果然败的一踏糊涂。

他说种师道的种家军会完,结果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不得不说,宗舒对于大势有着极为精确的判断。

“据北地奏报,金人在夹山吃了几次败仗,辽人的实力,如宗舒所讲,是低估了。”

徽宗想起来当时宗舒在朝堂时所讲的话。

那时,大家都认为辽人大败,已经是不堪一击了。

从辽军灭了种家军、最近又挫败金人的情况看,辽人并没有山穷水尽。

“辽人攻西夏,一百年了,不也没有攻下吗?”太后道:“国运的盛衰、气数的有无,非一时一役之功。”

徽宗一想,还是太后看得深、想得远呐。

太后又提起以前说的话,宗舒可以把萧小小娶过来,为大宋男儿争点脸面。

从身份上讲,宗舒是天子门生、是太子宗师,也不算低了。

“金人如若得知,我大宋岂不是又有祸事?”徽宗问道。

太后叹了一口气,这皇帝太沉迷于书画金石了,对处理政务方面,经验缺乏得很。

太后解释说,对于金、辽的政策,可以一明一暗。

明面上,与金国订立同盟,就以缨络嫁入金国为代价。

私下里,与辽国暗通款曲,就让宗舒奉旨勾女为前提。

如果金国发现了什么,大宋也好交待。

宗舒和辽国的来往,是宗舒个人的事情,朝廷并不知情。

其实,宗舒和萧小小那点事,金国人早就知道了。

如果辽人到时候恢复神勇,压住了金国人,那么宗舒就是大宋与辽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 -->> ;脚踏两只船,谁也不得罪。这是太后给徽宗定下的外交政策。

不过,这就苦了珠珠了。

太后说道,与祖宗社稷、赵家江山相比,皇子、公主算什么?

“佶儿,最近你看了宗舒写的《三国演义》吗?”太后问道。

“看了,太子办的《大宋时报》已经连载完了,有书商已集结出版。”

徽宗其实每一期都看,都是让殿前都指挥使高俅找给他看的。

对其他人,徽宗没有透露过他看《大宋时报》的消息。

太后问起这事,徽宗就只有实话实说了。

“蜀国之亡,在于伐吴!如若不然,三国鼎立,蜀国还有复汉之希望。”太后道:“宗舒一直说,不要伐辽。《三国演义》,宗舒用意极深呐。”

徽宗马上回忆了一下《三国演义》,发现太后分析得十分在理。

宗舒在朝堂上多次申明了联辽制金的策略,但遭到童贯、蔡京等人反对。

于是宗舒就讲《三国演义》,通过故事和历史的融合,来影射和暗喻宋、金、辽之间的关系。

宗舒,真是用心良苦啊。

如果是过去,徽宗真的会认为宗舒这是在与朝廷作对。

现在,宗舒已经是他的附马了,那么他自然不会把胳膊肘向外拐。

太后这么一分析,徽宗马上感到宗舒是真正为赵家的江山着想。

“佶儿,多读读《三国演义》,里面有大格局、大智慧。”太后拿着新出版的《三国演义》交待道。

……

徽宗正在想太后的话呢,忘了宗舒在身边。

“陛下,经费问题就算了吧。我用私人经费办公事。不过,您能不能给我个什么兵符啥的?我勾女,总得见着人吧?见着人,总得去辽国吧?去辽国,万一有危险,我得能调兵吧?”

宗舒马上换了一个条件,钱的问题就算了,如果能调动兵马,就太爽了。

徽宗简直是无语了,让你泡个妞,还提这么一大堆条件。

还什么兵符,调兵?

你干脆把大宋军队都调到前线,一起杀到辽国,把萧小小抢过来得了!

如果这样能行,还用你泡什么妞?

“勾女一事,只可暗地进行,岂能大张旗鼓?”

徽宗又对宗舒重申一遍,奉旨勾女一事,只有太后、他和宗舒三人知道,不可泄露出去。

“陛下,那我就自行培训了,像牛皋、李少言等人一样。今后,请不要给我一个私自养兵的罪名。”

宗舒马上又换了一个条件。

要知道在北宋,私自养兵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不过一般都叫庄客,养私兵也叫做“养客”。

庄园主没有唐代那种一户万家的控制力度,在宗族私兵的规模上远远不足,因此两宋的庄园主普遍都很江湖。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缺,流民的数量激增。

流民闯荡江湖也需要强有力人士的庇护,而宋朝的庄主们需要更多的“拳头”,两者一拍即合。

这些庄主们往往是黑白两道通吃。

官府是禁止民间养私兵的,但庄主们养的兵规模也不大,不至于形成大的祸害,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宗舒之所以不敢公开招大量的人员,主要原因是怕引起官员们的弹劾,给太子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徽宗答应宗舒,可以自行培训兵员,那宗舒就可以放手干了。

在这个年代,没有自己的武装,就没有底气说保护家人。

徽宗想了想,转过身子正色道:“养客一事,亦不可声张。要在密县秘密进行,人员必须自流民出,人数不可超过两千。”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