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使者是外交部门的精英,见过各种场合,区区两个小国的君主不会让他忌惮。
尤其是在大魏国富民强,武器先进的情况下,更不会心生胆怯了。
唯一让他有些恶心的是,战争造成导致的尸横遍野,尸臭、苍蝇,怕是会引起瘟疫。
薛延陀大王当然认为对方是真的来送炮车的,怕又是李星尘的一个计谋。
“什么事?”他语气很不好。
“本使今日前来是受陛下所托,送来炮车,请问你们要买吗?”使者笑眯眯道。
顿时,营帐中气氛僵化。
薛延陀和吐谷浑完全没认为这是真的,但使者总不可能亲自跑到战场上来放屁吧?就不怕将他杀了?看他自信的模样,应当是真的带来了炮车……
幸福来的太突然,表面虽没动静大,内心惊涛骇浪,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敢相信的又问了一次,“你刚才说什么?”
使者又重复了一遍后,两人大叫着站起来。
这一刻,大魏使者是坐上宾,两位大王语气态度谄媚的不得了,令人送来最好的酒水食物。
“此次本使听陛下命令,送来一万辆炮车,现在就在大魏边境。
不过你们也知道铁器上涨,而大魏的铁矿数量不多,所以价格嘛……”
话都没说完,薛延陀大王激动道:“可以理解,可以理解,要多少钱尽管开价。”
“请问贵使何时方便让我等前去取炮车?”吐谷浑也满眼期待的看着大魏使者。
“随时都可以,但钱得先交上,一辆跑车一百两,你们要几辆?”
炮车一百两一辆,整体而言是能够接受的,成本大约在十两一辆左右,挣十倍,大魏不算过分。
其实再提高十倍,两国国君也能接受,只是使者考虑到边境防守不坚固,倘若薛延陀和吐谷浑被突厥逼急了,先攻打大魏抢夺炮车就麻烦了。
更可怕的是,突厥一旦知道,也跟着杀入大魏边境,那问题会更棘手。
故而谨慎起见,挣个十倍就够了。
同样还有一点,价格报的太高,两国也拿不出来,纠结太久,自己行踪被暴露也不好。
薛延陀和吐谷浑当即同意,虽说一百两一辆炮车很贵,他们国家想买一万辆,需要一百万两,但当前战事吃紧,状况紧急,没有办法讨价还价。
故而笑容在脸上僵硬了一会儿后,薛延陀大王道:“贵使,一百万两一时半会儿也凑不齐,你看能不能先写张欠条,等我国将突厥逼退,届时再将钱给贵国?”
“不行。”使者干脆拒绝,万一到时候翻脸不认账,你薛延陀和吐谷浑都有了炮车,就是赖着不给怎么办?
所以一定要先拿到钱。
没有办法,薛延陀只能紧急派人筹钱,同时派亲信和大魏使者离开,前往边境去看看是不是真有炮车,免得被骗。
战争还在继续。
突厥那边也发现了大魏使者的到来,但一开始他们没想到大魏使者为何而来,后来灵光一闪,发现猫腻,觉得对方一定是来支援的,当即下令让人抓捕大魏使者。
可惜晚了,人早就返回大魏边境,而且薛延陀和吐谷浑都出兵阻止突厥可汗,不让他对大魏使者动手。
很快,薛延陀和吐谷浑连夜凑足钱财,送往边境。
一辆辆炮车,被两国士兵装上马车,偷偷运出边境之城,运往前线……
李星尘是疯了?突厥可汗怒火中烧,真的如他猜测一样,将炮车卖给了两国,他又惊又怕,立刻动员大军调转方向,朝大魏边境杀去,要阻止这一笔交易。
而此时,两国君王激动到颤抖,第一时间也朝大魏边境赶去。
只要炮车在手,突厥算个鸟,双方实力本就差不多,而现在两国联盟又有炮车加持,还不将你突厥打趴下?
战争又要发动,不再像上次冷兵器对热武器,而是热武器对热武器!
而大魏使者也不再关注这里,转而朝高昌而去,找袁万山他们。
至于从两国挣到的武器钱,派人运回了京城。
很快,大魏使者见到了袁万山等人。
“陛下让你来传信?”兵部尚书呵呵一笑。
冬天已快过去,天气也没之前那么冷了,使者突然绕到这边,必然是来传达命令的。
果然,大魏使者点头,传达李星尘的意思。
“陛下让卑职给您们带话,他将炮车卖给了薛延陀和吐谷浑,你们在高昌驻军也该结束了,可以回大魏了。”
“回大魏?难道不灭掉高昌?”兵部尚书拧眉。
十万大军,又有炮车,现在即将春暖花开,必能打下高昌,就这样离开,太可惜了吧?
“陛下说了,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获得钱财,灭掉高昌会让其余其余三十五国有意见。若是西域诸国联合起来,对大魏不是好事。”使者解释。
袁万山、兵部尚书、大统领三人面面相觑,李星尘的旨意没人敢反对。
这一次他们自作主张攻打高昌,虽说获得钱财赔偿,但朝廷具体会不会对他们做处置还不清楚。
倘若这次再忤逆,恐怕拉到午门斩首也不一定,后果是很严重的。
“还有别的计划吗?陛下应该不仅仅只有这吩咐吧?”大统领看着使者。
“此次陛下令我带来五千万纸币让我在西域诸国购买有用的东西,什么都可以,反正把钱都用出去就好。”说着,指了指身后的一个大木箱,里头装了各种面值的纸钱。
“行,那我们配合你。”袁万山点头道,其他两人也是点头。
花钱不是难事儿,一切都按李星尘的意思去做就行。
使者笑了笑,和他们一块儿吃了顿饭,就开始做事。
不过也不是使者亲自去买,因为张天等各大世家的商队还在西域各国,没有回大魏,他要做的是将他们联系到,然后把钱给他们,让他们去买。
最后再由袁万山等人将货物拉回大魏,这便是计划。
这计划也不是李星尘明确交给他的,而是他觉得应该这么做。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