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效法
好半天后,袁否才终于回过神来。
茫然回头,只见沼泽的深水区中正有一叶轻舟从茂密的芦苇丛中**出,只见那叶轻舟上站着数条壮汉。
站前面的那条壮汉长得尤其雄壮。
此时已经暮色四临,袁否极尽目力也看不清那壮汉长什么样,只隐隐看到那个壮汉身上似乎披着锦袍,头上好像还插着雉羽。
不过刚才救他一命的显然就是此人,因为他手里还握着长弓。
袁否遥遥抱拳作揖,向那人喝道:“多谢壮士活命之恩,还望赐下尊姓大名。”
那壮汉哈哈大笑道:“某又不图你报恩,却留姓名作甚?不过,某还是得劝你一句,今后当少来这种深沼大泽,下次再遇上了巨蟒,却不会再有人来救你。”
说完,那壮汉轻轻一挥手,再喊一声走,脚下的轻舟便如箭一般射入芦苇丛中,隐隐约约间,袁否似乎听到了一声铃铛轻响。
直到那叶轻舟走了好半天,袁否都还站在那里怅然若失。
又过了片刻,来时方向终于传来马嘶人沸声,却是张牛犊带着五十精骑找来▽,了。
看到袁否浑身湿透站在大泽之中,**坐骑却不知去向,而在袁否身边,却蜷曲着一条瓦罐粗细的巨蟒,张牛犊和随行的五十军士惊得脸都白了。
“公子,公子你没事吗?”张牛犊颤抖着问,问的根本就是屁话。
袁否却已经懒得责备张牛犊,只是吩咐说:“把这条蟒蛇带回去,给将士们炖汤喝。”
说完了,袁否就骑上张牛犊让给他的坐骑,纵马扬长去了,张牛犊便赶紧率四十骑追上去保护袁否,然后命剩下的十骑想办法把巨蟒带回居巢城。
这一次,路上却是再没有发生任何意外,顺利回了居巢城。
听说袁否已经回城,金尚和阎象就兴匆匆的过来询问结果。
不过看到袁否脸色,金尚和阎象就知道袁否此行并不顺利。
袁否没有理会金尚和阎象,自顾自吃着小若榴给他煮的野菜粥。
两大碗热腾腾的野菜粥落了肚,袁否的心情才好了些,放下碗筷对金尚和阎象说道:“元休公,子音兄,范氏不愿意借。”
金尚劝道:“不借就不借,公子别太在意。”
阎象也道:“元休公所言甚是,范氏不借,我们找别家就是。”
袁否叹了口气,很无奈的说道:“子音兄,别家也不用找了。”
说完,袁否又把孙策在巢湖兴修水利、围湖造田,并且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将新造好的水田卖给庐江士族的事原原本本说了。
金尚不擅内政,没有品出什么味道来。
阎象却是长于内政的干才,一下就听出了其中的精妙,叹道:“这究竟是谁想出来的屯田之法?先以流民造田,再将造好的水田卖给庐江的士族,而且购田之资,只能以农具、耕牛以及种子作价来抵偿,如此一来,屯田、安民以外,万顷良田唾手可得,而且还讨好了庐江士族,妙,此法甚妙,甚妙哪!”
袁否道:“子音,此法好在哪里?”
阎象道:“公子,容在下跟你陈述一个事实,你就知道此法妙在何处。”
整理了一下措辞,阎象又道:“事情是这样,在推行屯田之前,孙策既没有粮,也没有农具及耕牛,自然也不会有万顷良田,还有几十万流民需要安置,如果带着这几十万流民回江东,江东四郡的府库都会被拖垮,是也不是?”
袁否和金尚不约而同的点头,几十万流民的安置的确不是小事。
阎象又道:“那么推行屯田之后呢?孙策只需养活流民半个月,待湖田造好后,便可以通过售卖第一批湖田从江东士族那里源源不断的获取粮食、农具以及耕牛,如此一来,没有动用江东府库一文钱、一粒粮,便妥善安置了几十万流民,此外还白得了数万顷良田,更以低价卖田之举讨好了江东士族!”
袁否的眼睛一下就亮起来,问道:“此法真有这么好?”
阎象叹道:“公子,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有了巢湖沿岸这数万顷良田,再以数十万淮南流民为佃农,今后数年,孙氏每年可得粮数百万石,此后用兵江北,乃至北图中原,将再无军粮短缺之虑!”
袁否、金尚闻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金尚皱眉道:“子音,欲推行此屯田法,怕是不易吧?”
“诚然不易。”阎象点头道,“此法与普通屯田完全不同,除了需一能吏统领全局外,还需辅以大量小吏,否则根本不足以理顺局面。”
袁否的关注点却又不同,问阎象道:“子音,此法我们可否效仿?”
阎象沉吟片刻,摇头说:“公子,请恕在下直言,我们怕是无法效仿。”
袁否皱了皱眉,不信道:“巢湖有沃野,居巢也有沃野,孙策有流民,我们居巢也有大量的流民,为何孙策可行此屯田之法,我们却不可以?”
阎象苦笑说道:“公子哪,此法之所以无法效仿,却是因为江东士族相信孙氏,都愿意拿出耕牛、农具以及粮食去巢湖买田,而如果公子在居巢造田,请恕在下直言,只怕没几个士族敢问公子买田,至于原因,公子想必也是清楚的。”
阎象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江东士族之所以肯去巢湖买田,一是因为他们有买田的意愿,而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们相信孙氏,认为从孙氏手里买的田地可以一直传给子孙,而袁氏,却没几个人看好,万一哪天袁氏被孙氏赶出庐江,他们从袁否手里买的田地也就打了水漂。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孙氏席卷江东的大势已成,江东士族都不愿逆势而动。
“果真无法效仿么?某却不信。”袁否却不信邪,冷笑着说道,“铁人王进喜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某就不信,同样一件事情,他孙策能够办成,我袁否却办不成!”
金尚、阎象面面相觑,铁人王进喜又是谁?
王进喜?先贤古圣里面似乎没有这一号啊?
阎象问道:“公子,你果真要效仿此屯田法?”
袁否说道:“某又岂是信口开河之辈,还望子音替某总领全局。”
“公子若真欲推行此屯田之法,在下自当效犬马之劳。”阎象长揖到地,又道,“不过此法最难处,却是最初的半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新田尚没有开垦好,而所招募的大量流民却需要养活,且还得让他们吃饱肚子,请恕在下直言,单凭元休公从乔氏那里借来的这三千石粮食,怕是远远不够,按两万流民计,半个月至少也要一万石才够。”
袁否默算了一下,一万石约合后世的27万斤,按两万流民半个月计算,每个流民每天只能分得一斤还差点,的确是不能再少了,再少就无法保证体力了。
一万石粮食对于孙策来说,不算什么,甚至刘勋也能够拿出来。
但是对于当下的袁否而言,一万石粮食却委实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过袁否并不是个能被困难吓倒的人,他对阎象说:“子音,你只管挑选人手,先去招募流民,流民的口粮,某来想办法!”
“诺。”阎象揖了一揖,领命去了。
目送阎象的身影远去,金尚忧心忡忡的道:“公子,你真要推行此法?”
袁否反问金尚说:“元休公,除了这个办法,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可以缓解军粮匮乏之窘境?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获取庐江士族的支持?”
金尚说道:“公子,老臣就怕流民招募来了,粮食却借不到,彼时将进退两难,留下流民则无粮可食,谴散流民则失信于天下呀?”
袁否笑道:“元休公放心,某会借到粮食的。”
金尚哦了一声,问道:“公子莫非已有定策?”
“正是。”袁否微微一笑,又对金尚说道,“这借粮之事,恐怕还得落在乔氏头上,所以元休公,还得劳动您的大驾,明日随某再走一趟皖城。”
“乔氏?”金尚苦笑道,“公子,此行怕是要让您失望。”
“失望?”袁否奸笑道,“呵呵,不会的,定然不会的。”
展开全部内容